“我们骑车去北京参加儿子毕业典礼吧,给他一个惊喜。”5月底的一天,董大姐对老公老史说。
夫妻俩一拍即合,简单准备了些随身衣服和日常用品,5月30日下午两点多,从杭州出发,向着北京方向骑行。
夫妻俩都是杭州人。董大姐54岁,年轻时做些小生意,50岁提前退休,成为家庭主妇。老史51岁,在银行和房地产公司都做过,也赋闲在家。
老史喜欢运动,爬山、游泳、骑行都是他坚持的项目。董大姐膝盖不太好,后来在老史带动下,也喜欢上了骑行(因为不费膝盖)。两人之前最远从杭州骑到过千岛湖,来回300多公里。
“我们很长时间没出去旅游了,也想儿子了,他今年过年都没有回来……”老史说。
儿子小史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读农建专业,在学校表现不错,入了党,多次评为三好学生,拿过优秀生奖学金,今年毕业还顺利保送了本校研究生。今年寒假,小史报名成为冬奥会志愿者,工作周期就在正月前后,没回杭州,一个人在京过的年。今年春节夫妻俩相依为命,第一次度过一个儿子不在家的新年。
这一路,历时20天,骑行1400公里,穿越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北、天津到达北京,昨天傍晚在儿子学校门口,一家三口团聚。
董阿姨记录了这一路每一天的行程。
第一天,下午2:14,两人从家里出发,沿通益路、仁和大道、104国道,骑行108公里,凌晨骑到长兴。
晚上12点到达长兴,完成了预定目标。由于这次带的行李较多,绑得不够好,再加上沿途有些非机动车道减速带密集导致后座马鞍驮包磨破,到酒店后用随身携带的针线缝补,气温超过30℃,消耗能量比较大,路上也发生了一些小问题,但也算顺利。
5月30日下午2点14分在楼下自行车库口拍摄
第二天(5月31日),下午出发,从长兴骑行到江苏溧阳,76.9公里。
第二天了,少骑一点,每天身上的所有东西基本上都要洗,一洗就是一个多小时,虽然带了4个晾衣架,加上房间的还是不太够用,晾晒也是问题,好在这两天住的酒店屋顶上能晒,天气也好。晚饭时一直骑行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国道上,只能靠带的干粮,晚上10点入住酒店,再出去吃了药膳鸡火锅。
第三天(6月1日),骑行101.7公里,到达南京江宁。
老史不断总结骑行经验,骑的时候尽可能快点,遇到比较大的上坡就推,减少体能消耗。
第四天(6月2日),骑行55.2公里,到南京六合。
打卡中华门、夫子庙、南京长江大桥,太阳很大,气温比较高,感觉疲劳在慢慢积累……
第五天(6月3日),骑行50公里,到安徽半塔镇。
上午开始下雨,中午雨越来越大,犹豫要不要退房,下午1点半雨停了,从六合出来20公里又开始下雨了,雨时大时小,到半塔镇已经晚上6点半了。吃到了野生河鱼,有鲫鱼、小白条鱼,一大盆红烧杂鱼才50块钱,价廉物美。
第六天(6月4日),骑行106公里,到泗洪镇。
太热了,出发不到500米发现我的车后轮胎没气了,等车修好出发已经快下午4点了。原定晚上住双沟镇,双沟镇因双沟酒厂闻名,还没到镇上就闻到了浓烈的酒糟味,毅然放弃,定位了瑶沟乡官塘村的一家酒店,到了发现漆黑一片,整个村庄几乎没有灯光,只能继续向前,到乡政府所在地的一家酒店入住。
第七天(6月5日),骑行67.1公里,到宿迁。
一路上看到老乡们把收下来的麦子和大豆都直接晒在马路上,看气温太高,干脆直接找个阴凉处,买个西瓜啃。我一个平时吃不了多少西瓜的人,连续两天吃了好多西瓜下去,晚上8:30左右到宿迁,把行李一放,洗了把脸就准备出去吃饭。
第八天(6月6日),骑行75.8公里,到邺城。
气温高达37℃,宽阔的马路上车辆稀少,更感觉暑气逼人,时不时地停下来休息。晚上8点左右到了山东红花,在马路边找了个地方吃饭,菜的品种很少,但量多,只是又咸又辣……
第九天(6月7日),骑行77.1公里,到山东临沂。
完成一半的里程了,虽然挺累的,特别是大腿又酸又痛,退行性改变的膝盖也是酸痛不已,屁股也没好到哪里去。但感觉胜利在望还是开心的,只是最近气温太高,路况也没浙江和江苏段那么好了。
第十天(6月8日),骑行82.3公里,到蒙阴。
今天穿行沂蒙山区,山路上下坡较多,路面破损严重,部分路段堆着很多沙石,下坡不敢放肆,上坡又得推行。80多公里的路,用了近10个小时,确实很累。
第十一天(6月9日),骑行70.9公里,到山东莱芜。
昨天骑得很累,吃的东西也不太舒服,今天有点胃疼,还拉肚子了,本来想走个30公里就休整,但碰到一个难得的好天气,阴天,最高温度只有28℃,于是一咬牙,还是骑了71公里,半路上征得杏子树主人的邻居同意,摘了四颗杏子和老公一人两颗,分食,很甜,老公抱怨吃得不过瘾……
第十二天(6月10日)骑行64.4公里,到济南章丘。
第十三天(6月11日)骑行101.9公里,到惠民县。
麦子收割的时节,一路上随处可见收割机,临近傍晚过了黄河浮桥,今天的100公里走得比较艰辛,一路上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。车子出了问题,老公这一两天总觉得车子有小小的晃动,今天在经过一段正在整修的路后,感觉晃动更厉害了。到了魏桥镇找了家修车店看看,发现后轮外胎居然整圈开裂了,查了一下镇上有家自行车专卖店,于是找了过去。可是这家店规模太小,没有公路车的外胎只能和老公换车骑,减轻车的负重,店老板提醒我们,路况不好推着走。接下来的66km,走得小心翼翼,怕一不小心外胎爆了,走一段骑一段,终于在凌晨1:20到达惠民县城。
第十四天(6月12日),到庆云县,骑行44.2公里。
今天去修车,碰到了一位善良热情且修理技术过硬的老板娘,换了外胎,检查后发现内胎也有两处磨损,干脆把内胎也一起换了……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,一路上欣赏着落日余晖的美景。
第十五天(6月13日)到黄骅市,骑行72.1公里。
刚开始的一段路,路况不错,骑得挺快。没想到过了2/3的路程后,道路成了两车道,并且80%左右是大货车,我有两次被逼到路基下。更悲剧的是这样晃晃悠悠地骑了大概七八公里后,突然妖风阵阵,根本骑不了车,只能在路基下的泥地里推着走了56公里。
第十六天(6月14日),到天津大邱庄,骑行64.7公里。
第十七天(6月15日),到天津武清,骑行70.9公里。
晚上和儿子打电话,告诉他我们从杭州骑行过来,马上到北京了,就为参加他的毕业典礼,儿子说可能比较遗憾,还没接到学校的毕业典礼通知……
老史告诉我,那天打电话的时候,儿子并没有显得特别惊讶或者意外,语气也比较平和,“他一直是一个很理性的男孩”。
而小史昨天告诉我,其实并不是理性的原因,突然接到妈妈电话,知道父母骑车来北京看自己,有些蒙。
“感觉他们藏得也太好了,骑了那么多天,我根本就没察觉。去年9月开学到现在我没回过杭州,也没见过爸妈……”小史说,那天挂了妈妈电话,他心里很感动,1000多公里啊,没想到他们真的会骑车大半个月,专程从杭州来看自己。
第十八天(6月16日),骑行74.8公里,到达北京通州。
第十九天(6月17日),骑行62.8公里,到北京昌平。
第二十天(6月18日),也就是昨天,夫妻俩骑行30.3公里,到达中国农业大学。
这一路,夫妻俩累计骑行1459公里。
昨天下午6点多,小史终于在学校大门口见到了风尘仆仆的父母。小伙子直接跑过去,给爸妈来了个大大的拥抱,一家三口今年第一次在北京团聚。
订的酒店离学校1公里,老史在网上找了一家烤鱼馆,一家人吃了晚饭。董大姐点了一份烤鱼一份虾仁豆腐一份凉菜。饭桌上聊得最多还是儿子,小史讲了很多学校里的事。
小史高中就读于杭二中,那年高考考了628分,他说发挥得不太好,本来想冲击复旦大学。
在中国农业大学读本科的4年,他一直延续了高中的学习状态和习惯。
“爸妈从小培养我好的学习习惯,第一个自律;第二个事情能当天做完就解决,不拖拉。很多同学觉得高考完了上大学就可以放松,但我没有,还是对学业很用心,其实大学比高中更累。”
小史大学在班级成绩排在前五,保研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他还是学校团委干部,最近忙着建党100周年的工作。
我问夫妻俩,为什么高铁飞机这么发达便捷,还要骑车这么远去看儿子?
董大姐说,他以前看过一个新闻,东北有个爸爸骑车去天津看女儿,所以也想试试。
“从小我就让儿子独立,幼儿园他就寄宿了。小学里有什么事,我都让他自己去解决,学习上有什么问题,自己去问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。
“通过这一次骑行我也想告诉儿子,我们年纪大了,还在为一件事而坚持,你正是大好年华,这么好的精力,以后的人生路上也要有毅力,坚持做好每一件事。”
昨晚吃饭时小史说,以后他有可能要留在北京工作。“我们叮嘱他,没事,工作为重,我们只要有时间,就来北京看你。”董大姐说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